2018年2月27日《中国化工报》化工园区周刊头版刊发《河北省石化协会会长张立军谈化工产业园区化: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一文,供国家及省市相关负责人决策借鉴。
河北省石化协会会长张立军谈化工产业园区化:
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
文/ 刘乐平 赵晨光
2017年“环保风暴”是到目前为止最彻底、最全面的一年,而2018年预计将是环保更严厉的一年,环保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对污染企业形成更加严厉的倒逼机制。
近日,针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河北石化行业发展都面临哪些困境?环保部门和化企之间如何实现“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共赢?以及河北35家在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如何尽快实现搬迁?对此,河北省石油和化工协会会长张立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退城进园成最佳选择
张立军认为,从目前形势来看,化工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就河北省而言,最为突出的当属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较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而化工产业的园区化发展对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化工园区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可发挥集群效应,从而促进企业提升效益,做大做强。一是可使企业免去巨额的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方便运作,降低成本。二是在新技术和管理方面,易于就近交流推广,提高整体水平。三是可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水、电、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四是园区可对污水等“三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降低治理成本,促进园区及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立军认为,对化工企业而言,“退城进园”应是其最佳选择。不过,化工园区建设也有待加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河北将担负起更多的承接职能。基于此,建议政府部门和园区管委会在考虑建设规模、建设什么项目、规划格局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安全空间,相互配套的一些硬件设施等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国情、省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规划合理,科学先进。让企业既能搬的动又能建的起,这样对加快园区建设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园区与城市要和谐共生
张立军介绍说,城市与园区(产业区)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以及统筹规划,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合理布局的工业园区一般可以节约城市工业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
他认为,城市与园区要统一纳入城市的领导之下,省级以上园区要纳入省政府或所属部门的统一领导之下,取消多头领导。对城市居民区(含产业区内企业管理单位)与产业(企业生产区)要绝对分开,中间要有隔离区(原则上不小于20千米)居民区的产业要全部迁到产业区,产业区的居民及非产业(实体生产)单位,全部迁到居民区。同时,水、电、汽、气体中心,排放指标等可共同投入(投资或入股)、共同受益,实行股份制管理。
搬迁改造应科学有序
2017年,河北省发布《关于推进全省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35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2018年3月都要启动搬迁改造工作,2019年10月要全部完成搬迁改造工作。那么各地政府应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搬迁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张立军表示,各地政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工作:
一是科学部署。二是摸底评估。三是优化产业布局。要聘请国家和省内专家帮助列入搬迁企业制定改造提升长远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搬迁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品牌建设等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督促落实好搬迁改造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妥善解决因搬迁改造带来的职工分流安置问题。
张立军建议,在中央环保督查的重拳出击下,园区必须加大入驻企业环保治理力度。建议园区为入驻企业统一规划设计污水、烟气排放治理设施,保证达标排放,为入驻企业减轻环保治理投资及压力,吸引更多企业搬迁入园。同时,也建议环保部门坚决杜绝“一刀切”,应建立常态化的环保督查机制,化工企业也在这种机制基础上,进行计划生产,这样一来,即能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也能避免环境污染,实现“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