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邯郸磁县磁峰工业聚集区,产业定位为循环经济型煤化工、基础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建材四大产业。从2008年底至今,该园区已入驻企业9家,建设项目12个,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缴纳税收2300余万元。如今,在这家规模不算太大的工业园区内,以上游焦化为产业链龙头,以中下游产业为发展重点,上下游产品衔接紧密、产品链条纵横关联的特色煤化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磁县占地面积13万平方千米,煤炭储量约28亿吨,是全国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磁县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契机。
记者在磁峰工业园区内看到,邯郸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6亿元的4条单产4万吨新工艺湿法炭黑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炭黑产品已源源不断输送到国内大型轮胎企业。此外,投资1亿元的两套15兆瓦废气余热发电项目也已建成,已经上网送电。磁县鑫盛煤化工有限公司216万吨/年冶金焦项目也已投产。另外,裕隆10万吨/年粗苯加氢精制项目、磁县鑫宝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炭黑油深加工项目、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300吨/年炔苯酰草胺原药等项目都在试生产中。
“除引进中国最大的炭黑生产企业江西黑猫集团入驻园区外,我们还引入了中化集团下属企业河北滏恒、中国炭黑油加工行业单体规模最大的鑫宝公司等,园区还与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大唐集团等大型企业对接,准备引进一批支撑性项目。产业链条涵盖煤化工产业上中下游的园区企业已经形成大小两种循环方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磁峰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柴涛向记者介绍。
具体而言,“大循环”是指在园区层面,所有入园企业达到水、电、路、污水处理、煤气、蒸气等综合循环利用。例如,煤化工企业的副产物煤气和蒸汽通过管廊输送给园区其他企业综合循环利用;各企业污水经预处理后,再由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的中水返供给园区各企业综合循环利用。
“小循环”则是指在企业层面,磁县鑫盛煤化工公司、磁县鑫宝化工公司和邯郸黑猫三家企业不仅在组织形式上互相参股,联姻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一家、联体联利”的经济链条,还通过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发展。具体是:鑫盛公司生产的煤焦油、焦炉煤气,为鑫宝炭黑油精制提供原料和加热源;鑫宝公司从煤焦油中提取出的蒽油和炭黑油则是黑猫生产炭黑的原料;炭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又可以用来发电,在为上游企业提供电力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为园区其他企业提供蒸汽和加热源。这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设计,不仅使磁县焦炭产业得以集中布局,而且使焦炉煤气及下游产品得到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彻底解决了当前产业结构中普遍存在的“只焦不化”、能源浪费严重和日渐突出的环保问题。
记者了解到,磁峰工业聚集区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在行业内开创了煤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河。2011年10月26日,国际焦油协会2011年会专程到磁峰工业聚集区观摩学习园区循环产业模式,来自美、英、德、加、日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企业的专家人士,一致对磁峰工业聚集区这种站在业内前沿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表示认可。世界第三大轮胎制造企业、欧洲最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负责人到园区考察时,也认为磁峰工业聚集区的循环产业发展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目前,园区内居于产业链下游的5亿元环保节能熔融新材料项目、1.5亿元氰尿酸项目、1.2亿元水性涂料固化剂项目、15亿元大型物流仓储项目、3亿元铁路运输专线项目等也正在洽谈中。
园区管委会主任檀国仁告诉记者,该园区正在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延伸项目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焦油系列、苯系列下游低能耗、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项目,拓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建材等领域发展空间;第二步是继续纵向拓展产业链,向精深领域进军,形成一个跨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第三步是横向连接,建立跨行网络,引导园区企业与钢铁冶金、汽车生产等产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对接,形成千亿元循环经济示范新区。
(作者:徐红 文章发表于2012年04月12日 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