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衡集团打造世界最大消毒剂基地纪实
作者: 徐红 马芬
衡水,河北东南部一个并不算太富裕的城市,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消毒剂生产企业——河北冀衡集团却座落在这里。河北冀衡集团由一个单一的小化肥厂一路走来,现已成为拥有资产50个亿,产品涉及消毒剂、水处理剂、医药、化工、化肥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谁是引领冀衡集团发展的掌舵人?冀衡集团靠什么力量渡过了经济危机?几十年的发展造就了怎样的人与事?中国化工报记者近日走进了冀衡集团。
双雄并起
各显神通领风骚
在衡水武邑,由河北冀衡集团规划的的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最近已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初步验收。冀衡集团子公司河北冀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冀衡集团蓝天分公司、河北冀衡(集团)化肥有限公司等都座落在这里。
王磊是河北冀衡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氮肥行业大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率领企业勇闯难关。王磊向记者介绍:“冀衡化肥1-6月基本持平,在目前氮肥行业严重大面积亏损的形势下,保持这个业绩真的不容易,这全靠684名员工共同的努力,当我看到大家踊跃地为企业着想,心甘情愿共担危机、共渡难关时,我就充满了信心与干劲。最近集团肖董事长提出‘过紧日子’的倡议,我们提出了‘紧日子紧过’,同时又本着‘投钱为省钱,投钱必须挣钱,投钱改善员工的操作环境’三个标准,加大了技改投入。目前吨尿素氨耗在580吨左右,白煤消耗降到了1.16吨/吨合成氨,这个指标在行业里是相当先进的。”
冀衡化肥设计产能年20万吨氨醇、20万吨尿素,自2008年项目建设以来,由于部分设备是买来的旧设备,整个系统不匹配,尿素装置始终没有开起来。2011年9月,刚刚年满40岁的王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抽调到了冀衡化肥,担起了总经理这个重任。
王磊上任后,找问题,寻方法,在集团及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于2012年5月30日成功开车。开车后王磊一方面抓管理,投入了4000多万元,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如静电除焦、溴化锂制冷、氨回收、冰机、造气炉及主轮机改造等等;一方面抓企业文化建设,建设温暖大家庭,把干部员工当成他的朋友去对待,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来为大家搞服务的。
王磊告诉记者,在目前氮肥行业大环境背景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成本的竞争,控制成本要靠精细化管理来实现。在市场始终不好的形势下,他仍然能够鼓足干劲、充满激情地取得好业绩,一方面离不开全体干部员工的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集团肖董事长的支持与信任。他在冀衡集团从青工一步步地干到现在,是集团培养了他。王磊上任时,对管理化肥企业没有经验,能否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心里真没底,他曾经对肖董事长提要求说:“如果我干不好您不能不要我了啊!”肖董事长对自己的选择毫不动摇,信任让王磊激发了动力,他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才能。王磊是一位感恩心态很重的人,他用自己的忠诚敬业回馈着集团,回馈着集团领导;他用谦和感恩着员工,感恩着客户,凝聚起一支团结奋进、人心齐的队伍,靠人的力量战胜了市场恶劣的局面。
杜玉如是河北冀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与河北冀衡集团蓝天分公司的总经理,他创造了几十年经营公司从无亏损记录,而且还成为集团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支撑。有人想用高薪挖他,他都无为所动,忠诚地守候着他打拼了一辈子的冀衡。杜玉如虽然已年满60岁,可他对工作仍然充满激情,43年的汗水与热血献给了冀衡集团,冀衡赛瑞办公室主任孙忠明 对记者说:“我们肖董事长说杜总总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那个人,是我们冀衡集团的大功臣。”
杜玉如管理企业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说:做为企业家,除了要研究如何管理企业,还要当好军事家与政治家!要研究市场,才能打好销售仗。要关心政治,研究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并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来实施执行。
正是如此,杜玉如凭借着人员精干、资源循环、产品随机可调三大核心竞争力,带着只有500多人的团队,建成华北地区苯胺、硝硫基复合肥产能最大,硝硫酸河北省最大的生产企业, 2013年创造了20亿的销售收入;靠着十几项专利技术,从2013年9月到今年4月,投入环保总计2700万元,把SO2排放降到了200ppm以下,远优于国家规定的SO2排放400 ppm标准。
在冀衡赛瑞多功能厅,悬挂着 “团结协作,挑战自我,三化同行,安环并重,合规经营,用智谋赢得市场,关注民生,靠感恩铸就忠诚!”条幅,杜玉如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38字工作方针,是我们多年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遵循着这个方针,我们始终创造着最大效益。有集团肖董事长及其他领导的支持,有员工的大力配合,我越干越起劲!”
杜玉如向记者诠释:“企业是靠大家干出来的,所以抓企业管理的同时,必须抓职工的文化生活、思想建设,我经常在现场,了解员工的思想情绪,随时解决员工思想上的包袱,他们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我用感恩的心对待他们,在大会上我曾说,如果你们在岗位上工作做好了,我给你们掂勺炒菜都行!”在冀衡赛瑞多功能厅,还悬挂着“总经理杜玉如感谢广大职工家属对企业的鼎力支持”条幅,杜玉如就是这样,对员工严管厚爱,用永远不褪的激情创造了冀衡发展史上的神奇。
创造神奇
指挥若定展宏途
王磊与杜玉如所说的肖董事长就是河北冀衡集团的掌舵人——董事长肖秋生。如果说王磊与杜玉如是神奇的,那么肖秋生就是创造神奇的人。他率领的冀衡人忠诚、敬业,他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每一位冀衡人不离不弃,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冀衡,他成为大家奋力拼博干工作的动力与精神支柱。
肖秋生掌舵冀衡集团是在1987年5月,当时的衡水地区化肥厂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肖秋生在衡水地区化肥厂生死危亡关头中标应聘为第13任厂长。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一个总资产不足300万元、累计亏损287万元的小氮肥厂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使企业很快起死回生。1988年初,为了使化肥厂摆脱单一氮肥生产的局面,肖秋生针对衡水地区缺磷的现状,提出了氮肥、磷肥“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决策,果断兼并了停产4年的地区磷肥厂,发展氮、磷、钾多元化化肥产业,当年就实现了利润180万元。1991年2月,肖秋生又提出了“肥化并举”的发展战略,投资1亿多元,上马了河北省85重点建设项目“二氯工程”,原化工部部长顾秀莲来冀衡视察时题词“肥化并举,大有作为”,并对二氯项目给予高度评价。1993年5月更名为河北冀衡化工总厂, 1996年4月,肖秋生实施了低成本扩张的战略决策,先后兼并了衡水十几家濒临倒闭破产的企业,使冀衡化工、化肥、医药、氯碱、消毒剂等产品结构网框架初步形成,1998年9月在河北冀衡化工总厂基础上组建了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9月从南京引进了氢回收苯胺项目,企业实现了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的拓展。
期间,冀衡集团先后承担国家国债项目、国家双优一高项目、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项目和河北省重点项目支撑项目等,为冀衡集团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肖秋生连续当选四届河北省人大代表,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冀衡集团下设冀衡化学、冀衡药业、冀衡化肥、冀衡蓝天、冀衡赛瑞、东华冀衡和冀衡威武七个分、子公司和一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集团产品涉及消毒剂、水处理剂、医药、化工、化肥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主要生产氯代异氰尿酸类系列高效消毒剂及与之相配套的30多种基础和精细化工产品。“冀衡”牌消毒剂在欧美等多个国家取得了商标注册,十几种产品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远销欧、美、亚、非等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冀衡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毒剂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生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指定的我国反恐专项药品消毒剂储备基地、国家红十字总会指定的救灾物资饮用水消毒剂唯一供应企业。集团下属的化学公司、药业公司和赛瑞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三氯异氰尿酸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二氯、三氯复合片、扑热息痛、硝基复合肥等十多种产品被评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产品。
超前谋划
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冀衡集团副总经理张俊亚向记者介绍:“冀衡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企业决策层的超前意识是分不开的”。的确,早在2005年,肖秋生就意识到,冀衡集团是由兼并多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组建成的。但是,这些企业分布分散,产品结构不合理,无法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将会使集团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冀衡集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于2005年初利用武邑苏正废弃砖窑地规划了占地4000亩的冀衡循环经济园区,在国务院六部委批准的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化工行业12家单位中,冀衡集团成为河北省唯一一家化工试点企业。园区自2005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先后实施了化肥公司、磷肥公司和化学公司的搬迁升级改造,在园区建设了6万吨氯代异氰尿酸类系列高效消毒剂生产线,配套并延伸30万吨氯碱、20万吨盐酸、40万吨硫酸、5万吨苯胺等一大批循环经济产业项目。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使企业平均每年保持近30%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连年翻番。
紧接着,肖秋生提出了“向市场靠拢、向资源靠拢、向高新技术靠拢”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快新项目建设。2005年7月引入了河北东华集团,合资成立了东华冀衡公司,建设了8万吨氨基乙酸项目,实现了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2008年9月23日,引来了中国最大的无烟煤企业山西晋煤集团,建设了20万吨氨醇、20万吨尿素、6万吨氰尿酸项目,加快了向资源靠拢的战略步伐;2009年6月3日,成功与四川金象集团进行了合资合作,共同建设30万吨硝酸、20万吨硝铵、100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不仅实现了煤化工产业链条的延伸,同时也是向高新技术靠拢的重要举措;2010年10月与中国平安集团成功签约,使冀衡集团向资本市场靠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目前,冀衡集团依托消毒剂这一主导产业,在发展盐化工和煤化工等基础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精细化工产业步伐,依靠先进的高新技术集成体系为支撑,构建起了循环经济核心产业链,实现了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了科学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和运行模式,企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突出、基础产业配套、核心竞争力强、拥有三个高新技术企业和4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集团。
倾情奉献
践行责任为民众
冀衡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牢记践行社会责任。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发展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积极打造碧水蓝天工程。冀衡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全力做好技术、产品、管理、制度四大创新,走精品化、科技型、效益型之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努力开发高附加值、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同时加大了以节能、环保、新产品应用为主的集成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循环经济园区核心产业发展体系,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2012年与改制前的2006年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75%,总能耗仅增长2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了43%。冀衡集团连年被河北省政府评为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单位。
冀衡集团加大了环保治理投入力度,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近几年,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5000多万元,各公司增上了污水处理池、锅炉双碱法脱硫工艺、稀硫酸吸收废氨工艺、固体废弃物焙烧循环综合利用等设施,加强了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并对所有排放的气体和污水与环保厅监控系统联结实时在线监测,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避免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冀衡集团把职工队伍建设也做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了建设一支与企业同甘共苦的员工队伍,冀衡集团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员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为全体员工按时足额缴纳了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建立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机制。为了改变职工的生活,冀衡集团还开发了冀衡园区公租房项目,解决职工居住问题,稳定了职工队伍,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冀衡集团发展不忘回报社会,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员工加紧赶制救灾消毒物资,于5月17日将价值300万元的消毒剂产品紧急运到四川灾区,组织了职工捐款、交纳特殊党费和近百万元的安置房资金,积极参加了援建希望小学、“金秋助学行动”、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等活动,努力回馈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支持。
冀衡集团工会主席韩红喜对记者说:“冀衡集团近几年能够在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实现企业稳步发展,主要靠的就是积极调整产品、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大上项目,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靠冀衡有一支稳定、团结、勇于拼搏的团队。冀衡集团消毒剂市场主要在欧美,今年我们遇到了市场的严冬,出口征收68%关税,消毒剂做为冀衡集团的主导产业,这对冀衡是严峻的考验。但是冀衡集团有英明的掌舵团队,有一大批象杜玉如、王磊这样有勇有谋的将士,有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冀衡一定能够渡过各种难关,实现百亿冀衡的梦想正一步步向我们靠近”。
(本文发表于2014年7月18日中国化工报)